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资讯 » 正文

山东学子三下乡:访五庄村,品盐碱地稻香之美 

看: 305次  时间:2023-08-09  分类 : 校园资讯

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升起,照射在五庄村这片土地上,舒展的树叶在晨光中轻轻摇曳。为深入了解盐碱地生态化的利用情况以及盐碱地综合利用对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影响,推动当地农业发展,7月16日上午,我跟随山东理工大学碱行致远实践团,一起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庄村进行盐碱地调研,在感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五庄村盐碱地现状及其治理情况,探索其治理方法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建议。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五庄村合影 通讯员 王统巾 

 

稻花香里说丰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正值雨后,凉风习习,吹得人精神也舒爽了些许,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的心情也从最开始的喜悦、激动逐渐变成为期待。上午八时许,我们到达了五庄村。五庄村,村域环境良好,气候宜人,地里的庄稼悄悄探出了头,绿意朦胧,远远望去,好一幅田园山水图。蛙声萦绕耳畔,雨后的万物更添一身新装,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我不禁想起了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情此景,仿佛正在诉说着,今年定是个丰收年。

初来乍到这个民风淳朴的乡村,就给我呈现出一种与城市不一样的感觉。接待我们的是农业局的年轻干事张伟越在他身上,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青年人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他也对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很大的帮助。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针对盐碱地治理的方法、从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若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想我们的实践活动也难以开展,难以完成。

 

 

图为张伟越向团队成员介绍 通讯员 王统巾

 

不毛之地变丰田

五庄村,盐碱地分布广泛,老一辈人有句话:“出村往外瞧,一片白面瓢;神仙来种地,难拿二成苗。” 这首曾流传于盐碱地的民谣道尽了农民的酸楚。“没办法才撂荒,靠天收,没产量啊!”回忆过去,农民伯伯仍一脸惆怅,“因为盐碱地产量低,每亩地小麦年产两三百斤,很多农民种了不管,收多少算多少。”由此可见,以前的五庄村,想要在白茫茫布满盐碱的土地上种出粮食,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现在,一眼望去,一株株新绿为村庄的土地点缀颜色,四处充满生机,农民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也终于得到了回报。

盐碱治理谱新篇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为室也坚。庄稼种植也是如此,想要种出粮食,得到收成,就要先把碱治好,土壤肥沃了才能种出好庄稼。五庄村在治“碱”之路上可谓困难重重,黄河三角洲地下土壤结构复杂,土径小、密度大,易形成板结层和黏土不透水层。“过去硬邦邦,像砖头一样;现在土质松软,透气性好。”当地人解释道。为了打破盐碱地普遍存在的板结现象,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增加土壤有机含量;同时,推广小麦深耕深松等方式,不断改良农机农艺。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的庄稼长势喜人,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一望无垠的玉米地里,个个穂大颗粒饱满,一排排无人机齐刷刷的齐头并进,好一幅丰收盛景。盐碱地里养虾,村民的钱袋子跟着鼓了起来。五庄村探索“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式盐田虾养殖方法,根据盐碱地资源禀赋、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发展盐碱地特色产业。

昔日不毛地,今朝稻叶香。看着眼前发展向好的土地,我不禁感叹当地人治碱的艰辛,也更加坚信未来这片土地会朝着更加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水稻田里调研 通讯员 王统巾

 

五庄村的发展呈现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盐碱地治理的常态化、盐碱地利用的多样化,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我也将继续发挥所学专业知识,牢记初心使命,明确责任担当,号召更多人参与盐碱地改良,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 上一篇 下一篇 >>

山东学子三下乡:访五庄村,品盐碱地稻香之美 
www.zbxxg.cn 淄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