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zou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的意思
走投无路的拼音:zǒu tóu wú lù
走投无路的注音:ㄗㄡˇ ㄊㄡˊ ㄨˊ ㄌㄨˋ
走投无路的繁体字:走投無路
走投无路的近义词:山穷水尽,日暮途穷,穷途末路
走投无路的反义词: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如愿以偿,左右逢源,天从人愿
走投无路的组合结构:abcd 补充式
走投无路的详细解释:

无路可走(投:投奔)。
指陷入绝境。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 祝福》)

辨形“投”,不能写作“头”。

辨析见“穷途末路”。

歇后语 1. 林冲上梁山 —— 走投无路
2. 鼻子上推小车 —— 走投无路
3. 船头上跑马 —— 走投无路

谜语 桥头上马 (谜底:走投无路)

故事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大军打到北京城外,崇祯召来太监曹化淳及几个大臣来商量对策,由于国库空虚,叫大臣及富商出银子组建军队对抗义军。大臣们个个不愿出钱出力,崇祯走投无路,只好杀妻杀子,然后自己到景山上吊自杀。

【释义】

无路可走。形容处境窘困。※语或出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

【典源】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

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长,气结成云雾。行行里著车辙把腿陷住,可又早闪了胯骨,怎当这头直上急簌簌雨打,脚底下滑擦擦泥淤。

注解

[1]酆都:俗传为冥府所在,今四川省有酆都县。

[2]吁:音,叹息。

[3]簌簌:sù sù,纷纷坠下的样子。

【典故】

走投无路”的“走投”是“走而投向”的意思。宋代范成大有一首〈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余便觉登顿至灵川疲甚自叹羸躯乃无一可偶陆融州有使来书此寄之〉诗,中间有两句:“走投破驿宿,强饭不下咽。”就是说一路奔波,投宿在破驿站,勉强想吃点东西,却咽不下去。所以“走投无路”的意思就是不知走向何处、投向何方,眼前无路可走了,用来比喻一个人陷入困境。元代时,杨显之所写的戏曲《潇湘雨》第三折中,就用了“走投无路”来表示主角的困境。内容描述女主角张翠鸾被押解,经过沙门岛,碰到一场大雨,又冷又湿,不但双脚陷在泥泞中,举步维艰,又闪了腰,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因此觉得这沙门岛简直是人间炼狱。“走投无路”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无路可走,处境窘困。

【书证】

    01.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源)

    02.《济公传》第二○五回:“原本邵华风同邓连芳、花面如来法洪是拜兄弟,邵华风是大爷,法洪行二,邓连芳行三;今天一见,连忙行礼。说:『大哥一向可好?』邵华风说:『贤弟别提了!我此时闹得走投无路。』”

    03.《荡寇志》第三一回:“贼兵见闉上遍插马陉猿臂旗号,大吃一惊,情知进不得闉,急得走投无路。”

    04.《文明小史》第一九回:“现在不知吉凶如何?急得他走投无路,恨不能立时插翅回去。”

【用法】

语义形容处境窘困。

类别用在“陷入困境”的表述上。

例句

他因经商失败,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

我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

他的公司解散后,生计并无著落,简直是走投无路

他必定是走投无路了,才会委屈自己向我开口求援。

在警方设下天罗地网后,流窜的歹徒显然已走投无路了。

正当我走投无路之际,蒙你雪中送炭,此情此恩永难忘怀。

谁愿意在你走投无路时伸出援手,那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那一年夏天,正当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巧遇一位同乡长辈,真如久旱逢甘霖。

be driven from pillar to post(have no way out; be in an impasse; be up against the wall)

艖(み)を寄(よ)せるところがない

se trouver dans une impasse,dans une situation sans issue

in eine ausweglose Lage geraten(keinen Ausweg finden)

не иметь никакого выхода(нет никакого выход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