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zi

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的意思
自以为是的拼音:zì yǐ wéi shì
自以为是的注音:ㄗˋ ㄧˇ ㄨㄟˊ ㄕˋ
自以为是的繁体字:自以爲是
自以为是的近义词:自以为然,我行我素,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自矜自是
自以为是的反义词:虚怀若谷,自暴自弃,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自以为是的组合结构:abcd 主谓式
自以为是的详细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例子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正音“为”,读作“wéi”,不能读作“wèi”。

辨析自以为是”与“一意孤行”有别:“自以为是”侧重于形容看法;“一意孤行”侧重于形容行为。

歇后语 1. 萤火虫落在秤杆上 —— 自以为是
2. 抓住头发就织布 —— 自以为是

谜语 固执己见 (谜底:自以为是)

【释义】

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语出《孟子・尽心下》。△“同流合污”

【典源】

#《孟子・尽心下》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合乎,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注解

[1]典故或见于《荀子・荣辱》。

[2]同乎流俗:志同于世俗的人。

[3]污世:污乱的人世。

[4]悦:喜爱。

参考

《荀子・荣辱》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典故】

自以为是”即自认为是,指自我主观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孟子・尽心下》中,万章问孟子,为什么被大家公认是忠厚老实的人,孔子认为是伤害道德的贼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你举不出他哪里不对,即使觉得他可恶,却无从攻击起。随世浮沉,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行为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但在他的主观意识中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这样的人看似有德,本质上却是无德,所以说是伤害道德的贼。”后来“自以为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书证】

    01.《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源)

    02.《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

    03.《朱子语类・卷三五・论语・泰伯篇》:“若执著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

    04.《聊斋志异・卷五・郭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05.《镜花缘》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别人看著,口里虽然称赞,心里却是厌烦。”

    06.《三侠五义》第一八回:“郭槐自以为是都堂,应宣读圣旨,展开御封。”

【用法】

语义自认观点与做法皆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贬义。

类别用在“固执自信”的表述上。

例句

你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自以为是

他倚老卖老,自以为是,看不起后生晚辈。

小明一直自以为是,觉得任何人都比不上他。

你这样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绝对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过于主观,自以为是,就不可能将事情做好。

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不虚心领教,学问再好也没用。

一个人要多听多看,多参考别人的建议,才不会自以为是

他遇到问题从不请教别人,只会自以为是地去处理,结果常常越弄越糟。

think oneself right

ひとりよがりである,独善(どくぜん)

se persuader qu'on a raison(croire détenir la vérité)

von sich selbst eingenommen sein(rechthaberisch)

самоуверенно поступáть посвоему(самонадеянны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