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qiao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的意思
巧言令色的拼音:qiǎo yán lìng sè
巧言令色的注音:ㄑㄧㄠˇ ㄧㄢˊ ㄌㄧㄥˋ ㄙㄜˋ
巧言令色的近义词:花言巧语,谄词令色,甜言蜜语
巧言令色的反义词:疾言厉色,义正辞严,声色俱厉,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巧言令色的组合结构:abcd 联合式
巧言令色的详细解释:

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1)这个人常巧言令色,讨好他人,借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2)巧言令色者,多数是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

正音“色”,读作“sè”,不能读作“shǎi”。

辨形“令”,不能写作“另”。

辨析见“能说会道”。

谜语 七月谈秋景 (谜底:巧言令色)

故事 传说舜帝时期,皋陶和禹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大事,皋陶认为按先王之道处理政务,大臣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作为帝王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待人宽厚仁慈。禹补充说还要知人善任,有智慧的人才能用人得当,不会害怕那些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释义】

巧,美妙。令,善。“巧言令色”指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形容人矫情虚伪。语出《书经・皋陶谟》。

【典源】

《书经・皋陶谟》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何忧乎?何?何畏乎巧言令色?”

注解

[1]哲:明智。

[2]惠:仁爱。

[3]驩兜:音huān dōu。舜时的四个恶人之一。

[4]迁:驱逐。

[5]有苗:三苗,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6]孔壬:奸佞之人。孔,甚也。壬,通“佞”,谄媚。

【典故】

“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则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可是一点也不诚恳。《书经・皋陶谟》里有一段记载夏代禹与皋陶间的对话,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皋陶认为治理国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乐。禹也觉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实在很难,连身为君王的舜都难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乐,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会有人作乱,那舜又何必为驩兜这个恶人烦心?何必驱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里不一、虚伪不实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远之的。所以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后来“巧言令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人矫情虚伪。

【书证】

    01.《书经・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源)

    02.《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03.《管子・任法》:“美者以巧言令色请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此所谓美而淫之也。”

    04.《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列传》:“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贤,非圣明不能深察。”

    05.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不会巧言令色,况兼今日十谒朱门九不开。”

    06.《水浒传》第三四回:“你兀自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暂地巧言令色,擅惑军心!”」

    07.《西游记》第三二回:“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

【用法】

语义形容人矫情虚伪。贬义。

类别用在“谄媚讨好”的表述上。

例句

我最厌恶那些巧言令色,表里不一的人。

看他那种巧言令色的样子,十足是个伪君子。

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长官极尽奉承之能事。

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重用。

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对上对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脸。

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他虽然努力表现出亲善的样子,但还是给人一种巧言令色的感觉。

clever talk and an ingratiating manner

巧みなことばと媚(こ)びる顔付(かおつ)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