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法治治理的薄弱点,从法治建设情况与改革措施方面进行重点改进,山东理工大学“学思享”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淄博市华侨城社区和火炬社区。成员们深入走访了两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阵地,党群服务中心往往反应着一个区域居民的整体精神面貌。成员们希望能够通过党群服务中心的辐射作用,推动当地普法活动的进行,提高居民法律意识。
创新社区管理方式,推动社区“网格”管理
华侨城社区规模较大,为了方便管理,负责人建立了完善的网格管理系统,从车辆、居民到居民年龄等全部载入网络,社区内基本实现网络监控全覆盖,努力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完成”。华侨城社区特别重视居民法律水平的提高,在党群服务中心设有“退役军人法律咨询处”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成立,旨在响应党的号召,学习枫桥经验,实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法律咨询处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名法律顾问和物业经理进行值班,为居民提供“开门式”法律服务,无论是邻居间的纠纷还是其他民事乃至刑事案件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实现了网络服务、社区响应、街道沟通以及部门协调的四级联动形式。华侨城每月举行一次普法讲座,社区聘请专业律师为居民们解答相关法律问题,形成良好的法治学习氛围,巩固基层法治的基础。
转变社区管理形式,完善社区服务形态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了火炬社区,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社区为居民提供的书画室、舞美室、家长学校、社区书屋等免费活动场地。根据负责人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火炬社区领导人希望能通过实际行动切实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通过这些行动把管理社区转变为服务社区。基层法治宣传应该潜移默化的影响居民,使居民自觉接受法律的熏陶,而不是生硬的灌输知识。要想实现基层法治建设的显著性增长首先就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强化自治的根基作用,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促进民事和民事事务;加强法治保障作用,引导群众通过法治和法治来维护权利,解决纠纷。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基层法治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离不开居民对于法律的认同。唯有不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和安全感的内在要求,才能实现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作者:孟玲雪
打好法治建设基础,推进社区管理进步
www.zbxxg.cn 淄博资讯